石頭的妙用作文

七年級(國壹) 2025-07-03 859字 傅禹喆
   春節行走在餘姚通濟橋,沿著石階而上。突然,似乎尋找到瞭什麼? 對,尋找到瞭石頭的妙用! 通濟橋是浙東第一橋,有悠久歷史瞭。它是石拱橋,反映瞭古代餘姚人運用石頭建造...

    春節行走在餘姚通濟橋,沿著石階而上。突然,似乎尋找到瞭什麼?

  對,尋找到瞭石頭的妙用!

  通濟橋是浙東第一橋,有悠久歷史瞭。它是石拱橋,反映瞭古代餘姚人運用石頭建造橋梁的高超技藝。聯想到餘姚大隱是石礦基地,餘姚的大隱石板有鼎鼎大名。那麼,餘姚通濟橋是不是餘姚人就地取材建造的石拱橋?

  餘姚是河姆渡遺址所在地,人類歷史有舊石器時代、新石器時代,可見餘姚人石頭的運用源遠流長。

  通濟橋是一座三孔石拱橋,橋身體,橋墩、橋洞全部使用各種各樣的石材:石條,石板,石柱,石塊,石獅子,石欄桿……橋洞的石條有上千斤重吧,在沒有起重機的年代,不知道是如何將千斤重的石頭搬運,拼接上去的?

  我書中看到滾木法,用幾條圓木放在石頭下面。推著石頭在圓木上滾動,木頭帶動石頭完成運動到適當的位置,肯定不是一次性完工。通濟橋的橋面一長一短,這更加增添通濟橋的神秘美。

  通濟橋是由石頭組成的,姚江的岸也是石頭砌成,有的是石條,有的是石塊。河埠頭用石板,石條。石頭保護河堤。

  通濟橋北面,用一個石碑,刻著“文物保護”“浙東第一橋”。記錄歷史與文化價值,海枯石爛也永遠存在。

  通濟橋北的東面,保存的餘姚陽明古鎮,路是石蛋路,是小石頭、鵝卵石鋪成功的,雨天硬邦邦的,行走不亞於水泥路,比水泥路防滑。

  參觀餘姚博物館,有石磨,石臼,石椎……勞動生活工具。

  餘姚四明山的柿林村,明清建築古村落。房屋的墻全部是石頭砌成的,門檻是石頭的,屋子的柱子有的是石頭的,柱子如果是木頭,那麼墊在下面一定有一塊石頭礅,圓圓的,與柱子差不多圓。村道是石頭鋪的,有的是石板,絕大多數是鵝卵石。

  讓我想起瞭石頭房子,石頭城堡。明白瞭,山裡人造房子,是就地取材。交通運輸不方便,山裡有的是石頭。可以想到,餘姚人對於石頭的運用,得心應手。大大小小,各種形狀都在手中量才錄用。

  我周遊瞭四明山,幾乎所有建築物,都離不開石頭。

  就是餘姚城市裡,放眼望去,到處都有石頭的身影。

  餘姚的四先賢碑,也是石頭呀!餘姚人使用石頭的技藝與智慧,你是想象不到的。

  傳統與發揚,現在人們的建築工程也是離不開石頭。杭州灣跨海大橋的混凝土少不瞭沙子與石頭子。

  贊美餘姚人的聰明才智吧!

  贊美餘姚人的技藝吧!

  



石頭的妙用作文,如有侵權,聯系刪除

免責聲明: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,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。若發現非授權的原創作品,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站刪除!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