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裡藏爭作文
漢字很奇妙也很有趣,充滿生活氣息,亦不乏哲學意味,足見先人造字的煞費苦心,讓我們受益無窮,玩味至今。比如,靜”字中有個“爭”字,“穩”中有個“急”字,“忙”中有個“亡”字,“忍”中有個“刀”字。個個寓意都很深充滿瞭相輔相成的辨證法,亦正亦奇的大智慧。
“靜”字分開來看,一邊是“青”,一邊是“爭”。在我們一般的理解中,靜和爭好比水和火,互不相容,勢不兩立。人要求靜,像陶淵明那樣,掛冠而去寄情山水田園,那就不要去爭瞭;爭得面紅耳赤,你死我活,還怎麼“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”?其實這隻是一種狹義的“靜”。靜有另一種不同的解釋:爭中有靜,靜中有爭;要想靜,須先爭,越想爭,心越要靜。
大千世界,蕓蕓眾生,到底都在爭什麼呢?如果是每天爭名爭利,那確實靜不下來,每天爭得不樂乎,受困於名韁利鎖,讓他怎麼能靜下來?但有另外內容的爭,爭的是境界,是水平,是格局。這些爭都是在靜態中進行的,可以通過靜靜地學習讀書,默默地內省、覺悟,悄悄地磨煉,升華,來達到爭的國的。三國大將呂蒙被嘲笑有勇無謀,就發憤讀書,“涉獵見往事”,後來學問大增,令人們刮目相看。民國時,沈尹默的字曾被嘲笑為“其俗在骨”,他也沒有爭辨,而是回去靜心反思,苦練多年,終成一代書法巨擘,也給自己爭瞭口氣。
所謂與世無爭,其實是一種無奈無能佛系的做法。但爭就要爭得有理,有利,有節,有序。爭有兩態,一是“鬧中爭”赤壁鏖兵,長平大戰,是鬧中爭;另一就是“靜中爭”,“十年教訓,十年生聚”,“三年不鳴,一鳴驚人”,這是靜中爭,不聲不響就奠定勝局,不露聲色就穩操勝券。在金庸的小說中,鬧中爭是徒具威勢的外傢招術,靜中爭是比拼內功,兩個人就會像死人一樣立住不動,旁觀者看著沒什麼,實際上卻兇險無比,誰先放松誰吃虧。
靜是相對的,爭是絕對的,這就和物理中靜和動的關系一樣。隻靜不爭是懦夫,凈靜是莽漢,皆不可取。應當學會於靜中爭,於爭中靜,能忍辱負重、臥薪嘗膽,遲早有一天會投雲見日,一飛沖天!
靜裡藏爭作文,如有侵權,聯系刪除
最新作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