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裡雨紛紛作文
我有一瓶存瞭三年的雨。
奶奶最喜歡雨,尤其是清明的雨。故雨綿綿,清明的雨絲,將斷未斷。隱隱連著泛泛思念。下瞭雨,最好的是春天的雨,有一種柔婉的暖。有諺語“清明前後種瓜點豆”。也有李商隱寫“春雨貴如油”。每逢春雨。特別是清明時節的小雨。,奶奶就算披蓑戴笠的也會下田去看看,確保這“貴如油”的清明小雨滋潤到瞭田裡的莊稼。“四月那個金雨點兒誒,苗苗們快來喝水誒,娃娃們快快長高誒!”奶奶就在小雨不斷濺著水花的窪坑邊唱著。小小的歌謠,短短音律,在故雨中輕輕淺淺地回蕩,聲聲慢,讓跟在奶奶身後的我也不禁跟著哼上幾句。
清明前幾日,奶奶要開始做青團瞭。市面上的青團花花綠綠,奶奶不準我們買,必得是她親手做的。有別人傢摘的艾草,有時也自己摘。在邊上先晾著。青磚瓦漆故雨落,舊草新葉清明時。奶奶在門口放著幾口大瓶子。朦朧的雨絲飄進瓶子,有時裝瞭個瓶底,有時也裝個半瓶。我起先也並不知是作何用的,直至把幾瓶雨帶進廚房。用雨水泡艾葉。我說這不衛生,而又看到奶奶一遍又一遍的清洗艾葉也不再說瞭。
奶奶是苦日子過來的。
不知道是不是老一輩的習慣,能省則省。那個年代。奶奶是從來不用什麼“人工水機”的,預備瞭幾個大瓶子,用來裝雨。燒水用雨,洗衣洗碗也用雨,清明的雨,像遠山連綿不斷;像輕煙飄飄裊裊;像玉石光亮凈澈。雨下的多,奶奶甚是喜歡,也許這個月又可以省下一筆昂貴的水費;也許莊稼又能長得喜人。
奶奶很有感恩的心。她跟我們講,往回倒個多少年,傢裡經濟實力不濟,連一雙鞋都買不起。雨落落,山花枯泥,就那麼一條泥濘的路,隻能光著腳走。一次,鄰住的人送瞭奶奶一雙草鞋,奶奶感激不盡,也記瞭那人傢一輩子的恩情。奶奶說田裡的莊稼,哪怕是野草閑花,也很記雨的滋潤之恩。
清明的雨一停一停,但絕對下得連綿。天也青,水也青,雨水閃著十裡春光青青落,愁愁慢慢,隱隱約約。艾草泡完後就煮,也用的雨,仿佛煮進瞭愁情與生機。雨水煮開焯掉艾草。奶奶用洗凈的鐵勺撈起,用洗凈的刀切碎,用洗凈的手揉成團。空氣中有艾草汁的甜香。濃濃的蓋在廚房中。細細一聞也有雨的味道。但無法說是什麼味道,隻是聞著很幹凈,很溫暖,像奶奶一樣。艾草汁和起糯米粉,溫熱的雨水和滄桑的大手不斷揉搓,最後中間按出小洞,填上豆沙或者其它的陷,包好。案板上青草地故雨包裹著清甜。
奶奶還是沒挺過那個寒冬。一生太苦,故雨慢慢。
奶奶的最後一場雨,連門外的雨瓶也未來得及收回。
日子過得像愁眠點點的清明雨。雨瓶中靜悄流淌著思念。忽爾又聽得瞭雨聲,細細長長,淅淅瀝瀝。雨瓶裡的雨水又添新,然而故雨依舊,思念綿長。
每至清明雨紛紛,我想起奶奶為我留下的雨。現在的經濟水平根本無心顧暇老天爺給的雨瞭。清明的雨微傾,珠連絲結,擋瞭遠光的視線。
然而故雨中走來,奶奶一身晴朗與祥和。是我見過最美的雨。
故裡雨紛紛作文,如有侵權,聯系刪除
最新作文